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

[雜評] 從大陸網友留言看中台情節


唉,本來說不想發文,但一早看了一些大陸網友在蔡英文網站上所寫下的留言,又忍不住兩評論一二。

大陸網友的留言內容大抵分成幾派:1)不支持不認同祖國的「叛國賊」來賺人民幣(隱射周子瑜)、2)同情台灣處境但仍認為台灣必須接受自己是中國附屬地的事實、3)真心祝福台灣民主歷程的對岸朋友。

首先我想大概分享一下我對中台的歷史看法。沒什麼雄厚歷史佐證做支撐,純粹以基本常識跟理性分析做基礎。台灣(中華民國)跟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很複雜也很微妙。想完全忽略歷史,一昧的爭取台獨(或至少不被矮化的對待)固然是個情有可原的訴求,但卻受限於許多現實考量。

站在中國人的觀點,台灣一直以來無庸置疑的是大陸的一個部分。而台灣似乎也有一股聲音,緊咬著日本戰敗後的條例簽得不清不楚,進而成為台獨依據。當然還有一部分的人只認同台灣為真正的「中國」,只是因為被中國欺壓霸凌所以永無發聲之日。對於最後這群人來說,中國不是個地域概念,而是依照文化傳承跟華人「精神」作為依據。這種認同感太飄忽,即便是個讓人自我感覺良好且處於道德高位的理想狀態,但事實上卻是不可能執行。

但我所詬病的中國網友邏輯反倒不是上述所說的個別見解,而是一些根本的邏輯謬誤,不勝唏噓。例如:

- 台灣人要求平等地對待。到大陸賺人民幣,卻又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好比殺人放火後又要從寬處理,哪有這種事?

首先台灣跟中國的關係比較像一個想逃離童養媳宿命的受害者。在這個悲劇之中,除了台灣,沒有任何其他舉足輕重的國家或團體想替台灣發聲。每當外國有撐台的聲音,總會被華春瑩(現任發言人是陸慷)以「國外勢力莫干涉中國內政/家務事」的「愛國」態度回應。在一對一的關係之中,身為個體我們固然有保護自己跟爭取公平待遇的義務,不該假手他人。但當我們將關係放大至社會和團體利益時,也不得不承認團體有大小之分。若有一團體,一開始就輸在人數跟陣仗,又該如何自處?好比一些非洲少女必須經歷割禮一般,若沒有外力介入,我們又怎能期待身理和社會地位都處於弱勢的受害者替自己抗爭、發聲?受害者必須要先有受害者的自覺,才能尋求個別幫助進而推動全面制度及文化面的改革。台灣已能深深體會受害者的弱勢,但尋求幫助和推動改革的時間表似乎遙遙無期。不論一個人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亦或是一直以來都不被外界承認但客觀存在的獨立國家,都應該要有方式可以徹底「分離」跟中國這萬縷千絲的複雜歷史。沒有一方應被強迫履行一段身心俱疲的政治聯姻。

再來提到部分中國人特別愛提及的「中國家務事你莫管」邏輯。首先家務事的定義為何?過去武俠小說中,那些仗義執言的俠客之所以受人尊敬崇拜,正是因為他們不願屈服於官場的迂腐和儒家的唯命是從。套到西方價值觀,家務事之所以不該被不相干的人士檢視,主要是因為侵犯到隱私。若反思東方價值觀,我們就不得不問自己,在家務事這塊大餅之中,當「隱私」跟「正義」相互衝突時,到底哪個價值才該勝出,才能確實的反應「華人價值」(畢竟這種情緒並不局限於中國而已)。還是家務事只是一個沙文主義/父權主義的藉口,讓一家之主可以藉此為所欲為,不須受到社會或旁人介入呢?

為什麼要特別點出華人價值?在許多中國人眼中,「中國」的聲音就是絕對的聲音。任何抗爭跟反叛都像是不聽話的孽子,只能透過強硬手腕或威逼利誘被「擺平」。中國的聲音(或黨的聲音)已經絕對到大家不會去質疑這個聲音的對錯或邏輯。多數人只會看低那些沒事找事的滋事份子。許多比較有自覺的人,也以一種「反正1.3億人之中,黨沒理由找我麻煩」,選擇躲在平庸的群眾之中默默自掃門前雪。中國的聲音就是中國的價值觀(這本身就是個莫名其妙的邏輯),而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的龍的傳人就應該要聽話(新加坡是唯一的例外吧,畢竟連海外華人都難逃中國政治的五指山)。很少人會刻意、嚴謹的去思考「何謂中國價值」。撇開基因特徵之外,中國到底代表什麼?和平?人權?仁義禮智信?現在的中國恰恰是因為什麼都不代表,只以經濟和面子掛帥,導致國家整體出現許多結構性的問題。

兩岸看待台灣議題的角度非常不同,但中國的「權威邏輯」確實難以說服任何具有理性思考的人。共產黨擅長透過洗腦跟刻板教育來綁架及左右民意,對內對外都採取霸凌跟威逼手段來達到政治目的。文革跟天安門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台灣必須正視自己正面對這樣的艱難處境。

不論台灣未來何去何從,都別忘了以香港為借鏡。從97回歸至今,假普選到被自首,溫水煮青蛙式的政治同化讓許多香港人痛心疾首。我相信香港的韌性,不論未來如何,香港一定會有那麼一撮人,堅守著香港的核心價制。台港某方面而言可算的上是共患難的結義姐妹。這共生宿命,不可忽略或遺忘。

所以我真的不怪那些持有雙重國籍的台灣人或放棄大陸國籍的中國人。面對這樣巨大的不確定性及政治窘境,不替自己留一條後路,真的難保有一天自己會不會變成另一個失蹤人士。

請不要抓我,謝謝。我一生光明磊落,若有哪天「被自首」了還請善心人士出來替我作證,謝謝。


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

無心

你對誰都溫柔 誰都無心
這道行高到我望塵莫及
回味 你的小動作
心知肚明不專屬於我

你對誰都留心 誰都無意
保持理性勉強維持定性
明明那麼介意
卻選擇逃避
愛你 所以鬥不過你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閱讀心得] 皇運 - 九宸

延陵易本為忠臣之後,以致家道中落,不但沒權沒勢、哥哥又是個不問世事的斷袖⋯ 橫豎看延陵家是永無翻身之日了。但在這不起眼的家族,將會誕生一位空前絕後的女帝。為了權謀、為了生存,她結姻皇子、利用至親、設計陷害。佈下天羅地網,只為奪天下,造就佞臣奸女延陵易的傳奇。

---

不太推薦這本書。本以為是個氣勢滂礡大作,但雷聲大雨點小。女主於上冊的設定是個心機重、城府深的王爺之女,但不知為何就是一心想稱王。下冊來個峰迴路轉,失憶、滅國樣樣來,才發現女主是前朝亡國之女,卻被有心人利用,以她幼弟的性命脅迫她走上謀權一路。奪位的荊棘之路基本上都被三個人一一劈開:男主七皇子伊文衍澤、癡情太子伊文尚即以及穿越男文佐塵。

基本上我看到一半就棄文了。以為可以看到女主的計謀、宮鬥權謀、人性算計之類的,類似像孝莊秘史那樣。結果女主根本就是一顆棋,沒有什麼真魄力跟實力,只是不斷的被命運的潮流推向風口。所有問題都是被深情男主自我犧牲而化解。這樣比起來,「且試天下」的女主還比較討喜主動,戰爭場面也更滂礡、讓人熱沸騰。雖然說了點「且」好話,但我其實不是很喜歡這本(不過給分比皇運高)。「且」的缺點在故事架構太大,然後全部的人都愛上女主。作者會為埋伏筆而埋伏筆(例如特意安排兩個敵對國家的公主跟王子隱姓埋名闖蕩江湖好增強實力增長見聞,然後某國王病危不得不逼得公主重拾自己原本的身份 )。我還是比較喜歡簫樓說故事的功力,更合邏輯也不會刻意設計懸疑橋段好製造反差。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閱讀心得] 月滿霜河 - 簫樓

榮登目前最愛言小。

★★★★★

1v1 HE (番外) 姐弟戀

冷峻細膩的薛蘅是天清閣閣主,掌管著這個朝廷極為仰賴的勢力。謝朗小弟師出名門又是立下汗馬功勞的忠臣之後。各方對皇權的算計,將兩人拉入鬥爭之中,讓這原本看不對眼的冤家產生愛慕情愫。背負著道德、忠孝、國仇的壓力,兩人最後會如何呢?

---


故事節奏明快,鋪陳合理、伏筆絲絲入扣,角色活靈活現 -- 謝朗青春淘氣之餘仍不失大將風範,薛蘅冷酷理性只為當個稱職閣主好忘卻童年傷痛⋯⋯ 配角的存感很高,每段糾結的架構都很完整,甚至可以衍生出自己的主幹故事。

忠孝禮義情兼顧,有柔情、有戰爭,但又沒有桐華的滂礡筆觸跟虐戀糾葛,對我來說是加分。歷史,是簫樓筆下的骨幹,只為了襯托出一班有血有淚的蓋世英雄。我沒看過琅琊榜,但這種史詩不是我在言小中所追求的作品。

總之是非常喜歡,要戰爭有戰爭、要虐戀有虐戀,看完直呼過癮!

2016.01.16重讀全文。還是十分喜歡這本書。簫樓大經常引經據典,借用金庸、紅樓夢的橋段或回目,讓讀者不覺莞爾一笑。

2017.02初 重讀自序。我很喜歡簫樓的見解:「武俠故事」本身不就是成人的童話麼?成人讀者期望書中的角色更立體。做,與不做,都依照人性邏輯,那些性格中的缺憾和光明面,皆有跡可循、情有可原。因為沒有悲傷是前所未見的。因為一個好的作者,能讓我們在角色的性格缺憾中,看到一點自己的影子。但既然是童話,又不好寫得太現實,不然我乾脆去讀史實傳記算了。如何平衡成人邏輯和浪漫童話,無疑是對作者的一大考驗。

所以我喜歡薛蘅和謝朗。在現實中,不是每個受傷的心靈,都有機會被療癒。倘若有,那我必定希望,每個薛蘅般的創傷,都能被謝朗式的光明所治癒。薛枕不是不好,他的深情守候和陪伴,很好。但既然這是個童話,那我就不客氣的期許薛蘅獲得更燦爛、完整的救贖吧!缺憾尚欠的不是陪伴,而是完整。謝朗所能給的完整,強大、飽滿。他不只是位理想的言情男主,更是一股能引領薛蘅走出黑暗的正能量,一個配得上薛蘅盤涅後的正能量。簫樓筆下的角色,之所以動人,是因為他們不只擁有性格,更有人性。

到如今,月滿霜河還是我最喜歡的古言原創,沒有之一。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言情作家

這幾天翻閱不少言情小說,有囫圇吞棗之嫌,所以很多劇情細節都記不大住。

目前看到比較喜歡的有十四郎、猛虎嗅薔薇跟九鷺非香。

十四郎故事性滿強的,尤其是「三千鴉殺」的前後呼應跟架構細節,真能讓讀者身歷其境般的感受傅九雲跟帝姬之間的刻骨銘心。之中又穿插許多輕鬆逗趣的橋段,是我對言情小說的期許。

猛虎的文筆比較優美,例如「冷宮」,雖然穿插著不同角色的自白以及錯亂的時間軸,堆積出來的故事卻是盪氣迴腸、扣人心弦,鋪陳的方式不但不顯得雜亂瑣碎、反而堆疊出女主不可逆的心酸命運。彷彿在偷看別人的日記,除了滿足讀者帶有罪惡感的偷窺欲外,對劇情本身沒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對細節和場景的描寫反而令人驚艷。

九鷺非香的作品就更輕鬆,故事常有神來一筆的驚喜,但換湯不換藥,男女主老循相遇、錯過、重逢、培養感情、肉戲、二次錯過/犧牲、HE這套狗血模式。不過文筆輕鬆、內容很有想像力,讀起來也滿開心的。最喜歡的還是「本王在此」,故事劇情雖沒到環環相扣般緊湊,但前後呼應跟故事邏輯還算通順,角色性格很明顯,女主堅毅的性格也很討喜。「三生,忘川無殤」也是很有趣,三生這個「頑靈」也在讀者眼中被賦予淘氣霸道又瀟灑的性格,非常鮮明難忘。

這方面九鷺跟黑顏倒有雷同之處,經常在虐心鏈中穿插一些逗趣情節跟甘草角色,作為襯托的悲情戲碼橋段。九鷺的作品常讓我覺得像在看漫畫,而黑顏的架構似乎比較接近傳統言小。

前些日子也嗑完了匪我的「東宮」,雖然故事走向是始料未及,但難免有為虐而虐的味道。除了替女主感到傷心跟不值外,整篇故事反倒沒讓我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男主跟女主都沒什麼特別讓人產生共鳴的特質。讀完「寂寞空庭春欲晚」後也因男女主的不乾脆而有深深的鬱悶感。匪大筆下的康熙除了深情外還外加胡思亂想跟愛面子的特質,一點都不大器,女主也是個無法乾淨俐落跨越心理障礙的彆扭女,總之都不怎麼討喜。什麼君君臣臣的禮節加上自我欺騙釀成了一段悲劇,只能說兩個都活該,而且虐的很不必要。用現代的觀點去評論古代的情愫確實不妥當,但一條情路被兩個鑽牛角尖之人走得那麼彆扭,也似乎太刻意了些。場景跟服裝描述倒是一絕,後幾篇附註還搭配上納蘭容若的詞,讓人不至於遺忘癡情男配。

Fresh果果的花千骨確實是虐戀經典,尤其是當讀者發現白子畫雖然高傲、冷清,但卻仍情不自禁的愛上千骨、為她付出,超感人。白的癡情程度可比桐華筆下的孟珏,不過白的愛情更純粹、更壓抑。花千骨跟雲歌的小屁孩感都太重,似乎就是被設定成小白的形象好凸顯身邊男角那純潔高尚的愛。不過花的結局有稍稍幫千骨扳回一城,下定決心要用生命修復大地的千骨也想在這趟赴死之路上看看自己在子畫心中的份量。最後千骨的死終於讓子畫大徹大悟,讓他去尋千骨的轉世好讓一切重新開始。雖然故事夠虐,劇情也滿符合邏輯的,但很多設定還是讓我很「出戲」,例如「糖寶」這個角色名稱⋯

話說每次開箱閱讀一本言情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不知道作者會帶我們進入什麼樣悲歡離合的世界。最後到底是給我一口胸腔內化不開的鬱氣,暖滋滋的甜,還是站錯隊的怨,都是難以預測的啊⋯⋯

1/2 孤芳不自賞

目前看到第三章,非常之喜歡!文筆、鬥智,讓我想起吾皇萬歲萬萬歲,但不比「吾」的鋪陳刻意,心機耍得更狠但合乎邏輯、讀起來大快人心!女主的堅毅性格可比本王在此的沈璃。從文筆到內容無一不喜,比兜來轉去的唐七公子和雷聲大雨點小的沉香如屑來的更過癮。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閱讀心得] 冷宮 - 猛虎嗅薔薇

故事雖名冷宮,但其實故事情節比較類似以女性觀點為主的「孝莊秘史」。

如何? ★★★

整篇故事講得是「我」,一位迷倒眾生的絕世美人如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之中周旋於不同的價值觀及男人之中。揭幕時,女主已被打入冷宮,並以倒述法交代她與皇帝之間的情愛糾葛,其中所參雜的恐懼、景仰跟崇拜恐怕大過於愛情。子高將軍的愛慕即便是發乎情、止乎禮,也終究東窗事發讓皇上一怒之下將女主打入冷宮。一直以來暗戀女主的八爺卻對女主的處境愛莫能助,只能盡可能的幫女主的家人過得好一些。正因八爺知道皇上的性子,所以才將這段感情壓抑在心中。

女主於冷宮耗盡九年歲月。正當自己以為就該如此終老一生之際,傳出皇上駕崩的噩耗。皇上竟留下遺詔,命女主為「宸國夫人」,當芷嵐公主的陪嫁,一同到異域和親。豈知新繼位的皇上為之前後宮另一美人之子,母親對女主的嫉妒蔓延到新皇心中。對女主又愛又恨,便在女主離宮前霸王硬上弓,讓女主有了身孕。為了保住孩子,女主獻計給皇后,來個偷天換日,一來讓苦無子嗣皇后有了後盾,二來孩子本來也就上皇上的,留在宮中也是合情合理。一年過後,和親之日終於到來,女主也與芷嵐踏上前往異域的未知人生。初到異域,突厥王子之一燕伊,便一眼愛上了堅強又美麗的絕世美人,立誓要將她娶回家。後來因機緣巧合的重逢,讓燕伊興奮的將女主抱起、扛到肩上,並向草原萬物宣告她從此是我的女人 −「星星」。

草原的歲月浪漫、純真、殘酷、血腥。女主在此轟轟烈烈地愛、如此澎湃,年過三十的她從未想過有機會能有機會與一個不足二十的小夥子談戀愛。但中原人的纖細跟好生之德似乎與原始直觀的草原生活格格不入。在共組家庭跟斷腕救夫後,中年後的女主最終選擇回到熟悉的中原,陪伴一路上對自己及家人照顧有加的八王身邊,直到頑疾纏身的八王過世。

----

故事基本上是透過女主幾段感情架構出女主的一生。有趣的是,整篇故事都是採第一人稱,主要是女主的自白跟內心想法,但也經常穿插其他男人(如新皇、八爺、燕伊等人)的自白。讓我感觸最深的部分莫過於自白的重疊。透過不同視角解讀同一件事,才發現其實女主是寂寞的,某方面來說是不曾被任何一個男人徹底了解的,反之亦然。燕伊作詩給星星: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但其實年齡並不是兩人真正的隔閡。文化、價值觀跟不被瞭解才是真正拉開兩人的鴻溝。也正如此詩所述,到底是太早還是太晚,皆為觀點問題。他的熱情奔放讓女主重新找到活著的動力跟激情。所有在女主眼中視為不堪或恥辱之事,在燕伊眼裡卻是值得驕傲的優點。但女主終究是個感情纖細的中原人,她要的不是願意向自己道歉或驅逐後宮粉黛的男人,而是個能體會生活纖維的知己。

八王自白時說道,他自己是個懦弱的人,才會讓女主承受一波又一波災難之中。但我卻以為他跟女主是最像。兩個人都識大體,明白命運的洪流不容自己改道,但卻又在能力範圍所及去愛、去付出。

燕伊是與女主互動最多最久的男人,但可惜是最難了解女主的男人(反之亦然)。八王與女主的背景最相配,似乎是終生伴侶的最好選項,只可惜互動有限,相見又奈何。女主一身皮囊讓男人為之傾倒,為她愛為她痴,但卻也成為她最沈重的負擔,一次又一次的讓相貌左右自己的命運。

猛虎嗅薔薇

多麼優美的譯句。

威猛的權力與旖旎的美麗,形成對比以及致命的吸引力。

在胸口翻湧的,是理智無法壓抑的激情。

是一縷渴望、一波衝動,深沉的靈魂正與發熱的肉體搏鬥。

過去、現在、未來,好比三條燈芯,細捻合一,直至蠟炬成灰仍難解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