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隨想

日本料理店隨想
-魚缸
今天在日本料理店看到魚缸裡的兩隻同品種的觀賞魚追逐,其中一隻一直尾隨另一隻,不知道是想咬對方尾巴攻擊牠又或是在求偶。

被追的那隻從未反擊,只是不停的這樣給第二隻追阿追,突然使我聯想起前幾天與一位廣告友人的對話。他說中國男人是優柔寡斷的,總是做不了決定,好像這隻被追魚一樣,未曾想改變現狀。或許這也是某種不願改變或面對現實的優柔寡斷吧。

魚兒肯定不會想這麼多,更別提什麼七情六慾這類更高層次的感受,但相信在被追逐的過程,心跳總是會加速,或許也和人一樣會有緊張時「心頭一緊」的感覺吧。

-茶碗蒸
小時候我挺喜歡吃茶碗蒸,不過長大後就對它興致索然,就算吃到真的另人眼睛一亮的茶碗蒸,蛋嫩料鮮,也不會發出什麼驚人讚嘆或眼睛射出光之類的。說到底就是個蒸蛋嘛。

不過今天的套餐附送了一個久違的茶碗蒸,一吃下去後突然覺得很別致,仔細想想便想起兒時為何對茶碗蒸如此著迷。雖然一般茶碗蒸的配料不外乎是魚板、魚塊、(一點蟹肉也沒有的)蟹肉棒,再高級一點點可能丟幾片香菇、幾粒玉米,但每次吃到這些材料的順序可都不盡相同。又有時候,有幸到高級的日本料理餐廳吃茶碗蒸,還會吃到真的蟹肉、鮮甜的魚塊或是其他隱藏版食材,能出現的排列組合更不計其數。就是這種像挖寶一樣的心情讓我小時候喜歡上茶碗蒸。即便是去同一家店點茶碗蒸,每一次吃都還是會以不同的次序吃到裡面的配料。

也難怪我小時候特別喜歡吃健達出奇蛋了,新鮮嘛。

翻譯的精髓
前晚和廣告友人吃飯時,剛巧聊到了我最近挺熱衷的一個活動 -- 字幕翻譯。雖然友人覺得翻譯無趣,我也明白他的觀點,但我自己可是對翻譯充滿了熱情。

舉個例,昨晚讀到的一段新聞翻譯:"Australia needs not to kowtow to China." (Taipei Times) 中文則譯作:澳洲無須對中國卑躬屈膝。光是這一段字就可以分幾個面向討論 -- 必須or必需?兩者沒錯但哪個字才更衷於原文?再來,kowtow雖直譯叩首,但這理使用成語(中國文化)更能貼切的表達出原英作者刻意使用kowtow(中國文化)來突顯西方國家不需要對中國擺低姿態的引申含意。

翻譯最大的挑戰,對我來說,是掌握句法結構(在有限的字數內)以及何時可以偏離直譯(可偏離又該偏離多少?)。身為譯者,這是我隨時都在思考的問題。這句話該用白話表達好些、用成語表達好些又或者...?校稿人、潤稿人看到我的譯法能不能接受、會不會被退貨?

翻譯會不停的挑戰譯者對兩種語言的掌握度以及對文字(原文及譯文)有多敏感。好多平時都擺著不用、生了鏽成語,都在必須在此刻派上用場。說到底字幕翻譯和口譯不同,可以適時的加入書面語、成語、諺語,也不至於彆扭,因為字幕是用看的不是用聽的。

離愁
晚上到機場送別男友,眼睛緊緊跟著他,直到他過了行李檢查、證件檢查還是無法抽離視線。旁邊站了一對中年夫妻,猜想也是想用眼神守護自己的孩子。他們的孩子似乎是比我男友早了一步進禁區,因為我跟隨他們的腳步來調整自己的視線,才能保持看見我男友的視線。人龍彎來彎去、這對父母就轉來轉去、我也跟隨他們這樣轉來轉去。

這或許就是離愁,緊緊的抓著最後一個與對方連結。哪怕已經摸不到、聽不到了,至少還能透過望著他,好像還沒分開一樣。

2 則留言:

  1. 我怎會對翻譯無趣?我不是每天都在做同類的工作嗎?我說的是那份工作而已。要是能夠好好翻譯出一句句子,那怕只是一句,那滿足感是不能言喻的。
    香港有一個作家叫邁克,他翻譯過很多電影,很不錯,你可以在書局裡找到他的作品,都是以散文為主,不錯的。
    他每天都有作品在蘋果日報的副刊,有時間也可以看看...

    回覆刪除
  2. at least 你覺得你所說的那個翻譯職務很boring ma! :D

    有空我會去看看的邁克的作品的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