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淺談廣東話

每次在網路上看到「淺談」的文章,有時心裡會出現一個小聲音 -- 「淺~談?你夠資格嗎?」不是輕蔑或不屑,只是這年頭自稱專家的人太多,淺談一般而言就是談得太淺,所以難以辨別那些想魚目混珠的門外漢和只想帶過大略的專家。不過網路上,真真假假,可以閱讀的文章何其多,也不必看得太重,所以小妹我也來淺談一下。

說到這兒再插開聊個題外話,如何篩選自己閱讀的材料也是門大學問。除了休閒益智的閒書可全憑個人喜好閱讀之外,正式的閱讀是一定得費心篩選、閱讀、吸收、內化的,且量與質需並重。Stephen King曾在On Writing裡提到他念書不算快,但一年總會念個70-80本書。這相當於一個月六本左右。一個好的讀者是有紀律的,會設定自己的pace,何時內省、反芻、思考、轉化、聯結... 就像運動一樣,要設定目標且不可囫圇吞棗、含糊完成,才能最大化受益。至少我覺得這樣的閱讀方式對我的學習及吸收非常有幫助。一本好書不但傳授知識,還能透過潛移默化增進讀者的寫作能力,一石二鳥。


進入正題,談談廣東話。廣東話之所以難,我覺得可分為兩大原因--發音的難度及口語化的溝通方式。

發音之所以難,不單只是因為廣東話有九個音(光是想精準掌握這九個音的發音就夠難了),而是既然國語只有四個音(輕音和ㄣㄥ之分姑且不論),那就表示多在國語的同音字轉到廣東話就會有南轅北轍的發音。比方說隻、支、汁,在國語全是Zhi1的發音,但轉到廣東話分別成了Zek, Zi, Zap。或者有些字,轉到廣東話,會變得和國語完全不同,例如紅在廣東話的發音雖然差不多是Hong,但宏卻發音像Wang (國語的"網")多點、甩讀作laat,簡直想猜也猜不到。

口語化的溝通方式即便是書寫與和口語的差別造成學習上的困難,這個困境在看本地電視顯而易見。電視中,主持人可能口說"Dou1 meen3"(口語話正面之意),但字幕卻會打"正面",產生口說和書寫(字幕)的分別,雖然"正"字本身也可以用廣東話發音。

一句真正的廣東話實際上說起來可能像下列:
而家係咪唔可以寄野去酒店然後到左先拎?
這句話的對應字幕可以是:現在是不是不能寄東西到酒店,然後到了才拿?
天那~~~ 相差很遠!"而家"雖然是口語的"現在"但事實上"現在"二字在廣東話也是可以發音的。假設今天有一段歌詞裡面出現"現在你仲愛唔愛我",唱這句話的人不會無端端的說"而家",反而會直接唱出"現在"二字的廣東話發音。

由上述可見廣東話跟台語等方言一樣,方言裡雖然包含書面字的發音,但平時溝通時是完全不會講到這些字的。就算一個正在學廣東話的人能夠正確的將電視字幕一字字用廣東話讀出來,溝通時也只會讓香港人覺得你說話很彆扭,明白但不道地。最慘的是,當對方用口語廣東話回應你時,你可能完全聽不懂對方在說些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